49f3cf0f No.32051
變得一直都不是友情 而是你對友情的看法
就像你原本認為朋友在背後嘲笑中傷沒什麼 現在卻覺得朋友之間得談利益
情感不需要利益 只需要感受 所以我們才能在文字之中感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情感
但關係的維持卻需要利益
而你失去了信心的對象 正是這份關係 並非情感
畢竟要是日後要是能夠遇到再讓你產生信任感的人 你必然也會為了這份「利益」 而跟對方產生關係
正如你現在對「利益」的信任感高於「情感」 不也是正在嘲笑及中傷「情感」這位舊朋友嗎?
你會變 情感會變 利益也會變
誤會了能變的只有自己這件事 正是你受傷的主因
267d35aa No.32052
你的狀況有一些層面可以探討:
首先,活越久越能知道,不管是誰說的話最多放三到四成的信任感
你很難確定讓你知道這件事的朋友講話真假程度
很難確定那個朋友是否真的背後狂臭你
是否有可能是引導你們倆個出現間隙
任何話語適度保留存疑空間、不要對他人抱過高期待
觀察他人的行為永遠比言語還準確
保持自己中立客觀、情緒平穩
也壓低日後任何可能造成的傷害性或被掃到颱風尾的機會
其次
就算是愛情長跑二三十年的情侶夫妻也會互相背叛
就算是親生骨肉的家人也可能痛下殺手甚至為錢財互鬥
何況是五年的朋友?
人類彼此間互動產生的善與惡意,是無法避免的、是不能只擇其一的、是雙面刃
人都有優缺點,自私也難免
畢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自私本身不是單純絕對的對錯問題
連你也會自私,包括你這篇的某些想法就是種自私
例如你可能在毫無查證的情況下就給朋友差評、
又或者總是覺得天下人負你、
因為幾次事件就對人性失望,覺得傻瓜才談友誼、
因為幾個假意的人而選擇無視掉那些真心的朋友
言行舉止、善惡決策是能夠選擇的
你向人借錢,可以選擇如實還款或裝死消失
別人誤會你,可以選擇放下原諒或不相往來
要說當朋友真的毫無利益關係?其實根本不可能
你和你朋友們,多少都從彼此身上獲得各種有形或無形物了
不管那些是外在物質往來還是內在精神成長
界定關係之條件,本來就是建立在能益己助己
甚至雙方都在知情情況下互惠互利直到終止
什麼感情都一樣,不是就非得深遠牢固不可破
可長可短、可深可淺、可多可少
本身質量需要的更是雙方超脫世俗與個人利益之外,共同花時間努力突破與打造而成
至於背叛,其實觀點不同就有很大差異
不要說好像總是會由其他人這樣對待你
你也可能曾無心說了或做了什麼
導致他人誤會猜測,讓別人也認為你某種程度上背叛
這點是我和我深交十多年的朋友之經驗談...
我們曾互相猜忌,還因為他人的言語煽動
以為對方背叛而絕交不聯絡
間隔快四年多,因為有一方先破冰才解開誤會重新修復
很多事情未必僅一體兩面
人都很複雜、你和我和他都很複雜
但...這就是人類既殘酷又美麗的地方
6e8172ca No.32053
先說一點原本的你沒有錯,你只是在友情的信心方面體現出對現實的過份達觀而已,而待在成人社會裡這種達觀往往需要大量的修正,以減免自己遭友情背叛並受重傷。
你對友情失去信心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原本對友情的信心是足以讓你對你的朋友心生深厚的信賴和包容,然而現實裡所謂的朋友是相當地形形色色。
愈是長大成大愈接近社會通常愈有機會發覺所謂的友情其實很講究現實,就算自己不喜歡這種朋友觀,自己交的朋友仍因為其適應現實社會的殘酷性而逐漸影響到自己,實謂避無可避。
所以你領悟出友情存在著利益,這變化大部份人都經歷過,也再常見不過,只是這絕非交任何種類或形式朋友時唯一的必備條件或前提,而是大部份成人社會裡很講究這點,即使自己無意害人也要活用這點去觀察朋友的變化或提防遭人藉友情來帶給自己傷害。
所以你交友時可以用利益去評估彼此關係或去打量對方,但不要下意識地認為任何交友全都是百分之百以利益為主,因為人和人之間的交情不是白紙黑字的契約或法條,而是可隨著交往的際遇或時間推移產生變化,若一直都用利益二字去看交友,久了也會產生蒙敞自己看人的眼光,最終看不出哪裡有友情空間、哪裡對方有信用空間、哪裡有活用互惠的可能等等。
總之交友難免需要利益評量,但不要極端地認為以利益論交友就是零友情,成人社會裡雖有不少純利益來往的朋友,但也存在著利益和友情交雜其中的友誼。
7c38ed19 No.32055
>>32053謝謝
我覺得你的觀點是最有用的
的確世事很多時沒有100%,也很難有100%的單純朋友
我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社會的現實
畢竟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ca21c322 No.32056
即便是你做的再完美
也會有讓人看不爽的地方
這跟認知、環境還是有所差別
不論是朋友、父母、上司還是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都一樣
但抱怨歸抱怨
假如他們肯願意為你挺身而出
最起碼至少他們是看得起你
不會在緊要關頭落井下石
所以嘛,抱怨是人之常情
你也可以捫心自問,沒有動過這種念頭嗎?
不過倘若變成碎碎唸又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