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aa7e29 No.32405
自我意識過剩
可能還對別人無意識的舉動反應過激,導致更容易被人注目,惡性循環
14183139 No.32406
你陷入「我」這個角色 陷入太深了
以遊戲來舉例 遊戲裡的npc對你扮演的角色 採取的所有行動及情感 你認為是在針對操作這個角色的你嗎?
若你還具有理智 在遊玩的過程之中 不會懷疑npc善待、排斥的並不是自己
但遊玩過後 也會清楚明白 這一切這只是場遊戲
你的感受確實是真的 你感到難受 以及懷疑別人在針對自己 這些都是在遊戲過程中 必然會產生的情感回饋
但那些遊戲情境過去之後 你還有需困在其中嗎?
人生之中 我們都會扮演無數種的角色
「學生」、「孩子」、「被害者」、「主角」、「旁觀者」、「惡人」
那些都是一場接著一場的戲
無論你的經歷是否為客觀的真實 你的感受都是真實的
但你沒必要困在過去的感受之中 產生自己只能扮演一種角色的幻覺
7e937fd6 No.32410
>>32403我知道你感覺大家好像都在否定你
但與諮商師的溝通也是要看相性的
假設你真的覺得這個諮商師讓你感到不舒服
試著換一個聽起來讓你更舒服、也能幫你整理思路的諮商師聊聊如何?
4d9b1e03 No.32411
你說的讓我想起以前一個朋友的類似習慣,我是稱之為被害意識過剩。
當下其他朋友在聊天中和他談別人的糗事或爭議言行時,他總是多多少少會將其當作是那些朋友在針對他,哪怕實際上他根本沒做那些事而朋友其實根本沒對著他指和尚罵禿驢也一樣,結果就是他的人際關係戶頭餘額清零,只剩他家人以及和他從小就相識到大的我。
他這種心理症狀可能在早以前就存在,但被醫生正式斷診有心理症是他在大三時,即使後來勉強畢業了也無法像他大哥和么弟一樣入伍服好服滿當時有一年十個月役期的義務兵役。
偏偏他大哥是海軍輪機義務士,么弟是由義務轉志願後進海龍最後因繼承家業而以上兵階退伍,兩個服兵役都服得令他爸倍感光榮(他家算是軍人家庭,他爸是上校退伍,他的媽媽也是軍人家庭出身),這對比導致他更自卑,自卑到內心不時在瞎作連連看、把親哥親弟服好兵役的成就腦補成在揶揄他欺壓他。
明明實際上他爸媽都不介意(因為他們若真介意,三個兒子早就全都被叫去簽志願役吃軍職飯一輩子了。不如說他爸比他爺爺開明得多,是一直堅持讓兒子們自己自由選擇和管理自己的出路與未來的好爸爸),他的大哥和么弟在他被要求住院觀察是否符合免役期間也定期來探望他並聽他傾訴,但他卻漸漸下意識地把這些來自家人的關懷和幫助視為他們在包裝暗地裡背後說他不是的偽善施捨,反倒是和他較有距離感而且一年也就來看他個三到四次的我在和他聊天時他比較能放下戒心。
當然陪他聊天時,他也是不時把大學時代結識的同學和一直關心並陪伴他的家人交談的話設法腦補成針對他的各種不是,好似他不把自己徹底包裏成被害人他就無法穩定精神狀態一樣。
所以看你寫的也讓我想到他,這精神症狀差不多像是不管你講的那位諮商師有沒有直接反問你怎知認識你的人聊天說他人不是時就只是在針對你,你都會因放不下無謂的戒心而無法對別人在聊天評論他的內容淡然處之或不過份設想。
你我皆非完人,而人人並非聖人,評議他人不是的正常人多少也難免在自己人生中做過類似的事,只是他們不是透過忘記來避免傷及自己的精神,就是懂得成長而得以保持精神狀態在正常範圍內,而這種處理內心的公式其實只要不是腦有實際缺陷的話,人人其實都有。只是這之中有一部份人像你一樣吝於拿出來或害怕拿出來保護自己,卻只想放任傷害來源繼續侵蝕自己的精神。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正式被醫方當作須長期治療的心理病患來看待,學會看開人際關係交流裡瑣碎資訊談話內容等等部份,對自己也是極為重要的,這是能避免你心態惡化的支柱。
ee330eae No.32414
這叫關係妄想症
是長期焦慮產生的狀況.............